上课不停地眨眼睛,时不时撸鼻子,同学都觉得他是个怪人;小敏(化名)喜欢上课画画,可是画面幼稚古怪,同学也觉得她是个怪人……这些同学眼中的怪人,因为无法和同龄孩子正常交流,脾气又特别大,容易生气,回家也情绪低落,家里人觉得孩子病了,送到心理门诊看病。
这是焦虑症吗?这些孩子大都患有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他们因为行为幼稚、厌学、情绪暴躁等多种问题被带来看病,最后发现源头都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在景德镇市妇幼保健院心理门诊近一年的门诊中,前来咨询的儿童青少年大部分患有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情绪暴躁极不稳定,且有一些暴力冲动倾向。
为了能让这些孩子们恢复原有的活力,景德镇市妇幼保健院心理门诊,用真心、耐心为他们架起通往健康的桥梁,帮助孩子们茁壮成长。
专业服务为成长保驾护航
近期一位十岁女孩儿,由于学习压力大,成绩退步大,今年八月份出现脾气暴躁,歇斯底里,经常擦手擦退的情况,女孩妈妈带领孩子来景德镇市妇幼保健院心理门诊就诊,被确诊为多发性心理障碍。经过十次的治疗,现在孩子的情绪逐渐平稳、心情愉悦,开心快乐的开学回到学校。
景德镇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副主任医师、二级心理咨询师、动力催眠师、家庭教育指导师朱广红介绍,近年来,青少年心理疾病状况愈演愈烈,像这样的病例也越来越多。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发展、环境改变导致青少年早熟现象普遍,且心理问题发生率直线上升。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
朱广红介绍道,孩子的心灵其实非常的脆弱,目前报道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检出率,多是用特定心理卫生问题,结果表明,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检出率达8%-30%,不过这些心理卫生问题多半不太严重,可视作一般心理卫生问题。蓝皮书调查数据显示,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为15%—20%,抑郁症患者群体中,50%为在校学生,41%曾因抑郁而休学。有一个遭受校园霸凌而患抑郁的患者,做了三次训练之后,焦虑害怕由五分降到了三分,治疗效果明显。在我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流行率的研究还局限在局部地区和个别学校。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外显性的心理卫生问题,如攻击、多动、违拗、违纪、网络成瘾等多见于男性青少年;内隐性心理卫生问题,如考试焦虑、社交恐惧、敏感多疑等男女相近或女性高于男性。
景德镇市妇幼保健院心理门诊成立于2021年11月份,一直致力于守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消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障碍。
该门诊本着“一切为了孩子健康”的服务宗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儿童心理服务体系。朱广红说:“现代医学越来越证明,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对一个人的一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青少年时期是精神疾病的多发时期,更是不健康行为的孕育期。由于中学生心理活动状态的不稳定,认知结构的不完备,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同步,对社会和家庭的高度依赖等,使得他们比成年人有更多的焦虑,会遭遇到更多的挫折,因而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因此需要共同守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市妇幼保健院心理门诊将为全市儿童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优质服务,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
心理问题可引发躯体不适
据朱广红介绍,很多孩子的情绪障碍、心理问题可引发一些躯体症状,如抽动秽语、肚子疼、头疼或者其他部位的不舒服等。“很多孩子来医院就诊,临床症状是头疼、头晕或者躯体某个部位的不舒服。但通过检查,孩子的这些部位查不出什么器质性的病变,说明这些部位其实是没有疾病的,孩子感觉到不舒服完全是心理问题。”但朱广红也强调,没有器质性的病变并不代表着孩子是在“装病”,由于心理问题,孩子潜意识里感觉到的是这个部位真的不舒服,并非“不疼装疼”。
她曾接诊过一个九岁的小女孩,早上上学前和妈妈吵架挨了一巴掌,结果课间的时候小女孩蹲在地上就起不来了,两条腿失去了知觉。“我了解情况后,看着孩子脸色红润,不像身体有问题;要真是大脑或者腿有毛病,孩子是连蹲都蹲不住的,问题应该出在心里。”经过一番开导后,小女孩在朱广红的引导下尝试去不断摸高,最后没经过任何治疗就站了起来。
但也会有一些孩子会因心理问题,导致实实在在的器质性疾病。据朱广红介绍,有的小孩子挨批评或者某件事不顺心后,气得连连大喘,一会儿就会晕倒抽风。“这属于‘呼吸性碱中毒、低钙抽搐’,是由于过度换气引发,虽然是器质性疾病却是因心理问题导致的。”
心理门诊为您打开“心灵之窗”
自景德镇市妇幼保健院心理门诊成立以来,已经接诊了十多位患有情绪障碍的孩子。朱广红作为儿科的副主任医师,一直致力于青少年心理障碍的研究。朱广红曾接诊最小的患者仅有五岁,最大的也只有十三岁。这些患者都具有焦虑不安、易怒易暴、情绪激动且非常暴躁的特点。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该门诊所接诊的十三岁患者在接受第四次治疗的时候就已经具有了非常明显的效果,直到今年九月份时,接诊的那位十三岁小患者在经过十次专业的及时的治疗之后已接近痊愈状态。这再次证明了青少年的心理疾病在专业的及时的治疗下,几乎是可以治愈的状态,这就要求家长要及时关注孩子日常行为习惯的变化,也许孩子不是简单的青春期,而是具有了心理疾病,需要及时专业的治疗,以防情况愈演愈烈。
孩子心理健康莫忽视
根据朱广红的介绍,青少年心理疾病有许多表现,其中很多都容易被忽视。例如由学业带来的心理压力大,表现为厌学,怕学,做作业拖拉,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开小差,易怒易暴,对家长与老师谈论学习问题表现出烦躁的情绪和回避的行为。心里出现问题的孩子人格方面容易出现偏执、敌对等极端特征。认为他人不可信,自以为是,偏于固执,且他们通常会感到人际关系紧张,别人对自己不友善,亲子关系常常出现矛盾或对峙等。最主要的表现是抑郁、焦虑、易躁易怒,通常具有心理疾病的孩子还会比正常的孩子适应能力差。对新的环境和生活不适应,不习惯教师的教学方式,或者不喜欢学校的各项活动,且情绪忽高忽低极不稳定。甚至还会出现心理不平衡的情况,当他人比自己强或获得了高于自己的荣誉后,总感到不平。 其中,学习压力感,是当前存在的最严重的心理问题。
因此,家长就要经常鼓励孩子,孩子通过不断的被鼓励和赞扬,自身的行为才能得到肯定,由肯定产生心理升华。语言是沟通儿童心灵的工具,家长和孩子交谈时要试探、发问、反问,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判断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同时,家长要利用反面教材让孩子分清是非,对生活中的反面事物,要给予引导,使其提高分析和判断能力,有利于其做好心理预防。“要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状态和较强的心理素质,既需要严教又要宽容,一旦孩子犯了错既要严厉批评,指出其危害,又要给予爱护和关心。”朱广红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