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晨曦温柔地洒落在景德镇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的大楼上。男性生殖健康诊室里,李吉炎的目光缓缓扫过诊室外排队候诊的夫妇们,随后,他的手指轻轻抚过诊案上摆放的“江西好人”“瓷都好人”两份荣誉证书。这位来自东北的汉子,眼角微微湿润,四年前那个改变全家命运的重大抉择,此刻如潮水般涌上心头。而如今,在这片千年窑火生生不息的土地上,他的坚持与付出终于绽放出希望之花,那是生命传承的灿烂光芒。
一场启迪讲座,扭转人生航向
2021年初夏,时任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生殖医院生殖中心专家的李吉炎,接到了景德镇市妇幼保健院的讲座邀请。讲座中,李吉炎站在讲台上,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剖析辅助生殖技术。台下,时任院长周毅目光炯炯,讲座一结束,便恳切问道:“李主任,景德镇至今都没有一家生殖医学中心,本地百姓若要求医,只能远赴外地,路途奔波不说,还耗费大量精力和财力。您愿不愿意来开垦这片‘生命荒漠’?”
这句充满期待的话语,恰似一簇燃烧的火苗,瞬间点燃了李吉炎心底深藏已久的职业理想。那时,李吉炎投身人类辅助生殖技术领域已有十几个年头,早已是业内备受瞩目的专业技术人才。不少医院向他伸出橄榄枝,其中不乏一线城市的知名医疗机构。然而,李吉炎始终不为所动,从未想过离开原工作岗位。可这一次,当得知自己有机会成为景德镇“试管婴儿”技术的开创者时,他的心开始动摇了。他意识到,这或许是实现自身作为辅助医学专业人员人生价值的绝佳契机,更是为景德镇无数饱受不孕不育困扰的家庭带去希望的难得机遇。
妻子刘秉鑫看着丈夫眼中闪烁着从未有过的光芒,眼眶却红了。大女儿刚上小学,小女儿才进幼儿园。而身为辅助生殖护理人员的她,太清楚投身这份工作意味着什么——没日没夜的忙碌,无尽的精力投入。更现实的是,从沈阳举家搬迁至景德镇,就要舍弃省级医院优渥的工作环境与待遇,奔赴一个充满未知挑战的全新环境。
“当年我选择投身生殖医学领域,不就是怀揣着帮更多家庭实现生育梦想的初心吗?”李吉炎满怀期待地动员全家,一同踏上这跨越千里的逐梦之旅。岳父岳母看着女婿为了理想彻夜辗转难眠,经过深思熟虑,最终下定决心,坚定地说:“我们跟着去!孩子交给我们照顾,你们小两口只管勇往直前,趁着年轻,在新地方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广阔天地!”
跨越2000公里,践行生命诺言
2021年10月2日,一辆满载着全家六口人的汽车缓缓驶出沈阳,朝着景德镇的方向驶去。第二天,车辆进入安徽地界时,正赶上高速公路修路,道路变窄,又逢节假日出行高峰,道路严重拥堵。短短一段路程,却被堵了近四个小时。夕阳的余晖透过车窗,洒在后排女儿熟睡的脸庞上,李吉炎双手稳稳地握住方向盘,轻声说道:“快了,咱们马上就到了。”
初到景德镇,摆在李吉炎面前的现实困境,远比他预想的还要艰难。这里没有专业的生殖医学团队,缺乏配套的先进医疗设备,甚至连一间符合生殖中心标准的层流实验室,都得从零开始建设。李吉炎没有丝毫退缩,迅速投入到景德镇市生殖医学中心大楼实验室的规划布局工作中,一心要打造出一个先进、科学的生殖医学中心。
然而,搬迁带来的生活震荡远超想象。当李吉炎全身心地描绘实验室未来蓝图时,刚转入景德镇新学校的大女儿正经历着人生第一次“文化休克”。在陌生的环境里,一个同学都不认识,周围的一切都那么陌生。刚来的第一个月,大女儿每天晚上都会小声抽泣:“爸爸,这里的太阳都和东北的不一样,太热了,我好不习惯,我想回家……”
看着全家人因为南北地域差异,在生活上诸多不适,李吉炎满心愧疚。刹那间,“离开景德镇,回到熟悉的沈阳”的念头在他脑海中一闪而过。但当他把目光投向正在用心规划、逐步成型的生殖医学中心时,心中的责任感瞬间将那一丝动摇彻底压下。这个尚在建设中的医学中心,不正像一个刚刚孕育的胚胎,承载着无数生命的希望,亟待成长与绽放吗?再加上医院领导给予的大力支持与信任,在情义与责任面前,他绝不能轻言放弃。于是,李吉炎暗下决心,一定要在工作上做出优异成绩,绝不辜负家人的付出与医院的期望。
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方舟
2022年初秋,生殖医学中心的施工蓝图刚刚铺开,疫情却让整个城市按下了暂停键。“工期每耽误一天,就意味着有几十个不孕不育家庭再多等一天。”李吉炎心急如焚,他毅然穿上防护服,白天和妻子作为党员先锋队的一员,加入社区志愿者队伍,协助开展核酸检测、医疗救助等工作。晚上,他打着手电筒独自前往工地巡查,查看施工进度。当发现部分工人被封控造成生活不便时,他发动全家准备干粮,购置生活日用品,亲自送到工人手中。
2023年寒冬,生殖中心进入设备调试关键期,李吉炎带着团队连续72小时守在现场。他们仔细检查每一台设备,调试每一个参数……深夜,妻子刘秉鑫送来夜宵,看见丈夫蜷在仪器旁睡着了,手里还攥着记录仪,妻子心疼不已。在同事们眼中,李吉炎为人热情真诚,对待工作稳重踏实,是个极具责任感的领导。护士章程感慨道:“主任对待工作那叫一个严谨,对我们这些下属要求也非常严格。在他这里,严谨和认真是开展工作最最基本的要求。”
为了顺利开展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及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技术项目,李吉炎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术(第一、二代试管婴儿技术)资质的申报与审批工作。2024年,他带着妻子去往北京、上海、天津、郑州等地,参加了数十场学术会议。如今,那些票据还整齐地摞在办公抽屉的一角,无声地见证着他们为此付出的努力与心血。
刻在骨子里的热情
初见李吉炎是在他的诊室外。“不要着急,别担心,有我们呢。你们只管把心情放轻松,日常饮食注意营养搭配,不要熬夜……”尽管戴着口罩,依然难掩他友善的笑意。面对每一位前来咨询的患者,李吉炎总是有问必答,耐心细致到每一个生活细节,常常一聊就是一小时之久。
李吉炎始终坚持为不孕患者提供免费咨询,手机24小时从不关机。来到景德镇短短几年,微信上就添加了近两千号本地患者。看着李吉炎手机里上下班的打卡记录,每天平均工作时长超13小时,在他的日历里没有单休、双休、节假日的概念。一连四年的除夕,他和妻子都坚守在景德镇。他坚定地认为,自己的这份坚守是有意义的。
新希望花开,奏响生命赞歌
2024年7月,辅助生殖技术试运行评审现场,气氛紧张而凝重。当国家评审团队领导郑重宣布通过的那一刻,李吉炎激动得流下了开心与欣慰交织的泪水。2025年初,中心首批接受试管婴儿治疗的前9例新鲜周期移植的患者均成功妊娠。这些曾辗转求医、饱尝艰辛的夫妻,终于在家门口迎来了生命的曙光。
“从取卵手术到移植胚胎,他永远是第一个到岗也是最后一个离开的人。咱们干生殖的,没有朝九晚五的规律作息,只有没日没夜的忙碌坚守。我俩经常是到家孩子们都睡了,出门天还没亮。真的多亏了我父母一起来景德镇,帮忙照顾孩子,不然这工作根本没法安心开展。”刘秉鑫既是李吉炎的妻子,也是生殖医学中心的护士长,谈及日常工作,她的话语中满是理解与支持,神色淡然却又透着坚定。如今,中心成功助孕的喜讯频传,李吉炎办公室的墙上已然挂满了患者送来的锦旗。看着这一面面承载着患者感激之情的锦旗,李吉炎感到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愈发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