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吃喝”费劲心思,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及误区,那什么时候该吃什么?怎么吃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出生到6个月的宝宝,在母乳充足的条件下,建议纯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免疫因子等,既能为宝宝提供营养和能量,又能提高孩子的免疫力。这时候是不需要添加任何辅食的,如果妈妈母乳不够,可用奶粉作为补充。
什么时候补充维生素AD比较好呢?早产儿推荐尽早添加维生素AD,足月儿生后15天开始添加。6个月后,母乳依然能为婴幼儿提供一部分营养能量和免疫能力,但不足以满足宝宝生长发育的全部需求,所以需要添加一些辅食来给宝宝补充如锌、铁等物质。
婴儿满6月龄起必须添加辅食, 早产儿辅食添加时间一般不宜早于校正月龄4月龄、不迟于校正月龄6月龄.过敏娃辅食添加也不晚于6月龄,只是要更加密切观察宝宝尝试新食物后的反应,如出现呕吐、腹泻、湿疹等不良反应应咨询医生。
7-9月龄婴儿需每天保持600毫升以上的奶量,并优先添加富含铁的食物,如肉类、蛋黄、强化铁的婴儿米糊等.该月龄婴儿的辅食质地应该从刚开始的泥糊状如肉泥,蛋黄泥,米糊,逐渐过渡到9月龄时带有小颗粒,如厚粥,烂面,肉末,碎菜等.
10到12个月,应保持每天600毫升的奶量,保证摄入足够的动物性食品,继续引入新的食物。特别是不同种类的蔬菜水果,增加婴儿对不同食物口味和质地的体会,减少将来挑食,偏食的风险。特别建议为这一年龄段的婴儿准备一些便于用手抓捏的食物,以鼓励婴儿尝试自喂。
1到1岁半的宝宝咀嚼能力大幅度提升,可以尝试多种食物,应循序渐进地更换。此时随着孩子脾胃能力的逐渐增强,家长可以逐渐少量添加盐,让宝宝品尝淡口味的食物。
什么时候断奶?也是大家很关心的话题。母乳可以喂养到2岁。1岁半到2岁就可以慢慢减少喂奶的次数,多吃辅食,这个期间一定要照顾好宝宝的情绪。同时,这个年龄段宝宝的饮食,也会向大人的饮食习惯靠拢,能吃的食物越来越多,那么家长一定要做的事情就是培养孩子不挑食的能力,这个事情需要家长们从食物的形状、味道、颜色等方面多花一些心思。除了进食种类比较多以外,家长也要逐渐培养宝宝饮食定时定量的习惯。
2到3岁的孩子,饮食上可以逐渐和大人同步了,可以尝试口味、形状更为丰富的食物,但是这也是一个家长经常踩雷的地方。许多家长看到孩子能吃各种各样的食物非常开心,于是就给孩子变着花样吃东西。殊不知,孩子每尝试一种新的食物,都是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的。
3到6岁的孩子,已经是上幼儿园的大孩子了,培养他们不挑食、规律饮食的习惯尤为重要,同时鼓励每天饮奶300-500ml或相当量的奶制品,这个时候,家长要教导孩子基本的餐桌礼仪,做一个饭桌上也懂礼貌的好孩子。
6岁以后,孩子习惯已经养好了,吃的东西种类也足够丰富。每天需要的饮食量可以参考膳食宝塔,家长们可以对照上面给自家孩子做。关于健康饮食,总结了16字原则: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循序渐进。
相信很多家长在带娃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焦虑,担心自家孩子长不高长不快,会买一些补钙的产品,那孩子需要额外补钙吗?其实,对于婴儿,只要奶量摄入充足,不会缺钙。1岁以后的孩子,也可以从食物中获得充足的钙,如每天保持400毫升以上奶量,并注意其他富含钙的食物摄入。如果确实饮食中钙摄入不足,需要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合理补充钙剂。
很多民间传说,说孩子发烧不能吃鸡蛋,不能喝牛奶,那是对的吗?其实只要孩子对鸡蛋、牛奶不过敏,完全可以进食,它们是优质蛋白,发烧的孩子也需要补充好消化的蛋白质,并且不会加重发热。
那么有家长觉得,为了孩子方便进食,把水果榨成果汁,是不是跟吃水果一样呢?那还真不一样,果汁在压榨过程中,营养成分已经被破坏,含量较多的就是糖分和水分,不建议果汁代替水分,会让孩子摄入过多的糖分,增加蛀牙和肥胖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