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的一个特殊新生儿群体:他们一出生就欠下许多 “营养债”和“疾病债”,需要住院治疗来偿还。由于这些宝宝一出娘胎就已“先天”不足,所以即使在出院后、回家仍容易出现神经发育落后等种种问题。因此,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这个群体:他们就是高危儿。
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科长吴青春提醒,家长不要以为高危儿在医院治愈出院后就“一劳永逸”了,其实这些特殊的新生儿在出院后还可能会面临不同程度神经发育后遗症的风险,需要的话,还要采取不同阶段的早期干预治疗。
什么是高危儿?
“在胎儿期、分娩时、新生儿期受到各种高危因素的危害,已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疾病的新生儿,我们称之为高危儿。”据吴青春介绍,宝宝生育不同的时期高危因素也不同。
胎儿期:孕妇接触放射性或有害化学物质或药物,或有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先兆流产、双胎、多胎、试管婴儿以及发育迟缓等。
分娩期:出现产时窒息、难产、剖宫产等。
新生儿期:出现缺氧缺血脑病,病理性黄疸过高、时间过久,听力筛查不通过等。
婴儿期:主要是颅内感染、出血、外伤,在行为上被评定为异常者。
儿童期因素:则主要是语言发育落后,出现了行为发育和认知障碍,有些孩子超重或肥胖,也属于高危因素。
吴青春称,上述各种不同的因素,可能会导致婴儿有运动障碍、智力低下、语言障碍、自闭、行为异常等后遗症,另外,有些正常出生的婴儿,因为家长缺乏养育知识、忽视也可引起智力低下,这是属于心理社会因素的伤害。
“胎龄越小,发生的比例越高;发现的年龄越晚,治疗起来难度越大、效果也越差。”吴青春提醒,如果家有高危儿,应及时到高危儿门诊就诊,并定期随访监测宝宝生长发育情
况,配合早期干预治疗。
为什么要关注高危儿?
吴青春表示,高危新生儿的发生率约为5%-10%,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高危儿的存活率越来越高,然而存活下来的孩子,可能在不同年龄阶段逐渐出现各种问题,如营养不良,矮小;婴幼儿期可能出现肌张力异常,精神、运动发育落后;学龄期可能出现行为偏离,多动、学习困难、自闭症、情绪及行为异常等。部分高危儿视其疾病危重程度还可能有中枢协调性障碍、智力低下、癫痫甚至残障。
“这些不仅影响个体的近期和远期发展,也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但目前还不能预测各种高危因素对婴儿的危害,因此高危儿在出院后都需要进行长期医学随访和医学监测,以达到早期发现异常,早期进行医学干预,避免病情发展加重甚至发生残障。”吴青春如是说。
抓住“黄金期” 早期干预为“高危儿”护航
那什么是高危儿早期干预呢?吴青春解释道,高危儿早期干预是全面系统的工作,根据婴幼儿发育的一般规律,以及宝宝本身所处的发育水平,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并进行家庭干预指导。
“我们会对有异常的高危儿,全面评估体格、营养、视听觉、运动、语言等发育,采用神经发育治疗,包括运动功能训练、智力训练、语言训练、Bobath疗法、上田法、Vojet运动发育疗法等国际先进的治疗方法,配合必要的物理治疗,进行综合全面的干预、训练及治疗,促进高危儿健康成长。”吴青春介绍道。
什么时期干预最佳?吴青春称,高危儿病情稳定后给予早期干预,治疗越早,疗效越好。干预开始的年龄对干预效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特别是生后第一年最为重要,是改善及避免神经系统损伤后遗症的“黄金时间”。“0-6个月每月监测一次,6-12月每2月监测一次,1岁后每3个月一次,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半月一次。通过听力筛查、视力筛查、脑神经发育、发育评估、肌张力和姿势评定等。”吴青春表示,高危新生儿在发育过程中发生智力落后和行为异常的情况要比正常儿高若干倍,因此对高危新生儿定期进行发育评估,可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其发育落后,为早期干预提供可能,帮助孩子回归到正常发育的轨道。
高危儿常规保健内容
据吴青春介绍,高危儿常规保健内容包括以下两大类:营养喂养咨询指导和早期干预及训练。高危儿的营养状态不仅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而且还对大脑的发育产生重要影响。通过营养指导使儿童的膳食结构、喂养行为更符合生长发育的需求。在早期干预及训练中,指导家长进行感知训练,如视觉、听觉、触觉训练,以及强化发育训练,如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认知交往、情绪和行为训练等。
近年来,市妇幼保健院高度重视儿童早期发展工作,以链接式服务的模式,建立起产科、儿科( 含新生儿科)、妇保科、儿保科等跨学科合作机制,形成了从孕期到儿童期早教发展的一条龙服务模式,开展了全面系统的儿童早期发展保健服务项目,如孕产期营养、孕产期心理保健、儿童体格生长监测与指导、营养及喂养指导、儿童心理行为发育测评与指导、高危儿管理、亲子活动家庭化课程、家庭养育与家庭规划咨询指导等,高危儿门诊还会根据检查情况制定个体监测、干预方案,并告知下次随访时间及随访重要性。
高危儿家庭监测10条:
如家长发现孩子有其中任何一项请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检查
1.婴儿手脚经常用力屈曲或伸直、打挺,好像“很有力”
2.满月后头老往后仰,不能竖头
3.3个月不能抬头
4.4个月扔进握拳,拇指紧贴手掌、内收
5.5个月俯卧时前臂不能支撑身体
6.6个月扶立时尖足,足跟不能落地
7.7个月不能发ba、ma音
8.8个月不能独坐
9.头和手频繁抖动
10.视、听反应差